軍事工業在任何國家任何時期都處在技術研發和技術創新的前沿,它代表了
一個國家的綜合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和國家科技的戰略高度。毋庸置疑,國防軍事工業可以從某個側面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發展的綜合實力。
就中國而言,最尖端的軍工技術蘊藏在廣大軍工科研院所中。我國的軍工科
研院所在長期的管理實踐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科研生產管理以及大型系統
的組織、開發能力。以航空、航天、船舶、兵器和核工業等十大軍工總公司
為例,就集中了200 余個軍工科研院所,幾十萬科研人員,不僅是國防建設
的主要力量,而且也是國民經濟建設中一支強大的科技隊伍。
經過近60 年的發展,我國軍工科研院所積聚了大量的技術、人才、資本、
經驗和教訓,在產品設計、制造、工藝、管理等方面已經日趨成熟。軍工行業作為技術創新的排頭兵,會在國家政策和財政投入方面獲得一定的傾斜。受益于國家長期持續的巨大投入,受益于一代代科技人員的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在國內各類企事業單位中,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軍工科研院所的科技實力最為雄厚、生產產品的附加值最高、盈利能力也最強。
圖表 國防科技工業承擔的新技術突破項目案例
一般而言,由于軍工研究所獲得了大量的國家撥款,其產品研制的資本性開支全部或大部分由國家承擔,導致其盈利能力遠遠高于以制造加工為主的軍工企業。同時,研究所生產的產品往往附加值和技術含量較高,更多地體現為高科技產品,或者是某類武器裝備中最具技術含金量的關鍵部件,占據產業鏈的高端,因此能享受較高的溢價。
雖然沒有收集到足夠的數據證明這一觀點,但在我們調研過程中已經可以發現,大部分實力較強的軍工科研院所比軍工廠的效益要好得多。特別是部分總體所、型號系統的總體部,在承攬型號設計、分配子系統任務、確定部件定點生產方面擁有極大的話語權,牢牢占據的產業鏈的至高點。如果這類院所在民品開發上又開動腦筋,輔之以恰當的激勵機制,則如虎添翼,發展空間不可限量。
軍工科研院所是先進技術轉化為武器裝備的中堅力量,改制步履蹣跚。在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中,軍工科研院所重要性凸顯。但軍工科研院所改制遭遇諸多問題,其面臨的特殊現實矛盾也影響市場化改革,改制進程步履蹣跚。軍工研究院所改制的進度直接影響軍工體系的市場化進程,是軍工體系市場化、產學研結合、軍民融合的關鍵節點。
一直以來,我國軍工科研院所科研活動的成果全部屬國家所有,未經國家批準,成果不得轉讓、銷售,更不得出口。也就是說,軍工科研院所的全部科研活動由國家控制和壟斷。目前,軍品科研任務一直是軍方和院所之間以經濟合同方式完成。除需要國家給予事業費(財政補貼)和各種優惠政策外,還要進行大量的保障條件和軍工技改的投入。
在傳統體制下,軍工科研院所基本上由國家投入經費。這一體制下國防科研院所存在較多問題:如國防科研的巨大耗資與和平時期的經濟建設矛盾;龐大的軍工科研院所在計劃體制下的“吃皇糧”與經濟效益較低的矛盾;軍品科研項目與民品項目開發發展不均衡的矛盾等。這些問題必須通過徹底改革軍工研究院所的管理體制加以解決。